沙孟海说“伊秉绶是隶书正宗,康有为说他集分书之大成,很对其实,他的作品无体不佳,落笔就和别人分出仙凡的境界” 书法成就 其传世的主要墨迹见于默庵集锦, 1971年台湾大众书局出版有清伊秉绶作品集, 1984 年 10月。
伊秉绶隶书作品有读书楼花屿读书堂蕙绣兰实之斋退一步斋咏春轩道一堂等隶书读书楼横幅,作于嘉庆十二年1870,天津市博物馆藏,隶书花屿读书堂横额,作于嘉庆十七。
嘉庆十一年,伊秉绶为了促进扬州地方文化的发展,特招聘焦循阮元等著名学者编扬州图经及扬州文粹1807年嘉庆十二年,伊秉绶调任河库道,不久又调两淮盐运史任职刚满两个月,其父病故,便回汀州宁化奔丧。
伊秉绶隶书作品推荐隶书五言联和隶书五字横幅等1隶书五言联伊秉绶书隶书五言联联,清,纸本,隶书,纵1093厘米,横253厘米故宫博物院藏释文为文以载道,论诗将通禅书为舫西先生侍御尊。
伊秉绶隶书作品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攻其集等伊秉绶工诗古文,究心理学,精书法,行楷隶皆工,尤以隶书独具特色雄冠清代有留春草堂诗坊表录修齐正论。
伊秉绶对联作品欣赏 志於道,时乃功 隶书三言联 1798年作 嘉庆三年六月九日长生古瓦斋,素人先生尊兄属,弟伊秉绶书 伊秉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的一类,伊秉绶写隶书有着愈大愈壮,气势恢宏的特点,笔画平直,分布。
后世之人不乏学习尹秉绶书法之人伊秉绶在书法上以隶书著称,其隶书深得古法,形神皆为上品其隶书风格为“越大越壮气势恢宏”也有不少的书家认为,伊秉绶的隶书作品多有quot方严奇肆宽博恣纵quot的特点。
伊秉绶著有留春草堂集默庵集锦清伊秉绶作品集伊秉绶隶书墨迹选等他能诗文绘画治印,但以书法为最著名,工小楷,行书楷书均宗颜真卿,通篆法,而以隶书为一代之雄其隶书从衡方。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伊秉绶隶书为汉碑中雄伟古朴的一类,伊秉绶写隶书有着愈大。
伊秉绶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3邓石如 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初名琰,字石如。
立于公元185年,东汉隶书的代表作3隶书|清明 作者石门颂公元148年刻,摩崖隶书系中国东汉隶书之极品,又是摩崖石刻代表作被称为草隶鼻祖,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巨大影响4隶书|清明 作者伊秉绶。
从伊秉绶遗世的汉碑临作款识中可以了解到,他在40岁前曾广泛地临习过裴岑韩仁尹宙孔宙乙瑛衡方张迁等碑,但这些临摹作品与原碑字形结构出入甚大,他的那种富有装饰性的。
笔能扛鼎章法结字也很完善,然而由于学养和艺术天分的限制,其作品中不免流露出一些匠气和黑大光亮时弊的痕迹伊秉绶的隶书给人如对高山,如仰大贤的感觉,其面貌可用正大简拙四字概括。
伊秉绶传世的主要墨迹见于默庵集锦, 1971年台湾大众书局出版有清伊秉绶作品集, 1984 年 10月在上海书店出版的隶书墨迹选中即收有其临写的裴岑韩仁铭尹宙碑孔宙碑张迁碑衡方碑。
伊秉绶隶书七言对联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福建汀州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
马雅芳菲临伊秉绶隶书对联 伊秉绶,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quot伊汀州quot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