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篆刻学这个名字,最早的当然是邓散木先生的,但如果细读就会发现,这是典型的“课徒稿”,整部书中大量观点虽然正确,但也有极少部分的观点是有门户之见的,因此并不见得适合新人阅读较适合有一定文化水平阅读的。

代表人物是张旭和怀素在中国古代书论中,不论是对篆隶行楷,还是对草书的论述,大多是以自然景观或某些现象作比,加以形容和描述,读者要靠一种生活感受生活经验去领悟,才能欣赏和理解书法实在是一种很玄奥的艺术,尤其狂草,书写。

我专心研究古代的篆书,大概有三十年了,观察前人的篆书遗迹,还是值得称赞的,但可惜的是这篆书缺少点画笔意,仅仅是偏旁部首的模仿刻制罢了遥想圣贤达人立卦造书的初心本意,是从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总结宇宙万物而创造的啊在天地山川。

除此之外,蔡邕还著有书法理论书籍,被后人称为书论,共有篆势隶势笔论九势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书法写作的技巧和特点在篆势一书中,蔡邕以大雁和流水来象征书法作品,应该具有翱翔之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