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入学习何绍基,必须打好颜体的基础,写好颜体诸如颜勤礼碑,麻姑山仙坛记,自书告身帖,行书有祭侄文稿,争座位等,然后取法何绍基对于颜体的理解和创新能力,何绍基有大量楷书,行书,隶书立轴等形式作品传世,可以根据。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
清代的钱南圆何绍基翁同龠三家都在颜字上下功夫钱得颜的严整,何得颜的秀拔,翁得颜的厚重,多是吸收颜字营养的好处学习书法,贵在用笔宣和书谱评论颜字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勾如屈铁,戈如发弩。
颜真卿709-785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 ,他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由于赵孟頫的书法思想绝对不逾越二王一步,所以,他的书法对王派书法的精之处颇有独到的领悟,表现为“温润。
3颜真卿 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
我觉得老师说的不错,颜体是上帖,更何况,颜体有祭侄文稿这样的天下第二行书做示范,可见学颜是不错的选择历代特别是有清一代如何绍基翁同龢钱南园等很多书法大家都从颜体脱胎而出,充分证明从颜体入手更易。
翁同龢是晚清维新派名臣,文采书法与何绍基刘墉等齐名他的书法自写自撰对联甚多,略举几例可窥豹一斑如下1潇湘洞庭忽在眼,苹溪松江同一波2 茗炉尽日烧松子,竹径迁林避笋芽3洞门静掩梨花月 古寺深藏。
魏晋南北朝隶书大多杂以楷书笔法唐朝隶书不乏徐浩等书家宋元明三朝的隶书也难振汉隶雄风直至清朝汉隶才得以复苏邓石如何绍基等,别有建树 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