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

这不是隶书,是小篆以往出土的汉简中两种字体都有。

汉朝初用篆书,隶书草书后来发展成熟,楷书和行书也开始萌芽汉朝书法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时期,起初,汉承秦制,初用篆书,后来篆书呈现出衰落的趋势,隶书得到蓬勃的发展,并在东汉进入鼎盛时期草书章草在汉代发展成为。

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和政治原因,从晋到清前期,隶书始终在八分的程式化圈子中徘徊,衰微已久直至清代中后期,重视金石考据,篆隶中兴,简帛书大量出土一些书法家取法汉简,写出新的面貌,此时的隶书才得以重放异彩产生了一大批隶书名家。

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笔法的革新,那就是波折和出锋笔法中有方笔和圆笔隶书主要是用圆笔来表现的,而方笔是以隶书开始的分析秦汉隶书,有方笔也有圆笔,如南方的江淮汉简多篆意,用圆笔表现,而西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对简牍简帛的取法,视点和实践积淀明显要远远高于清初对典型汉隶的“摹拟”式创作,一开始就立足于对简牍简帛精神气质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探索“出新”的各种可能性如来楚生图15的汉简式作品,结构严谨,横势。

1972年秋和1976年夏秋期间在甘肃居延原址出土的一万多枚汉简,总称为“居延汉简”,它约为西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100年前和东汉安帝永初五年公元后107年作品,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居延汉简”的字体有隶书章草与极少数。

随意挥洒,精妙多姿汉碑的文字绝大多数是隶书,字形呈扁方形,篇章行距大都是横宽竖窄其书虽受规矩所限,但由于书写者的气质不同,地域不同,时间先后不同,仍表现出精细飘逸厚朴高古奇纵等风格而汉简的。

从居延敦煌出土的汉简上的笔势来看,水平线条有时是垂直线条的两倍或三倍ldquo竖直rdquo线条也常因为毛笔笔锋被纤维干扰,而不容易表现,因此,汉简隶书里的ldquo竖直rdquo线条常常刻意写成弯曲状态,以避免竹简。

汉隶广义的说,所有汉代的隶书都是汉隶,包括汉初的古隶汉隶狭义的汉隶和八分书狭义的汉隶是指西汉使用最广泛的隶书体,五凤元年简汉22和定县汉简汉23是其成熟的形态汉隶较古隶规范,又不像八分那样具有。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纵。

席夔,清代书画家字子研,四川彭县人官广西知州工画花卉竹石,极生动有法度传世书迹有隶书千字文把隶书千字文奉上。

2汉隶 东汉是隶书成熟和鼎盛时期,是隶书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 汉隶可分为二大系统简牍和碑刻 1 汉简为汉代人墨迹,多为两汉时期民间书人所书,虽不是出自名家和工书者,汉简中不乏有大量优秀作品简书数量庞大,至今已出土的。

特别宝贵的是其中有许多简牍上写有具体年代,如永光四年前40牍,阳朔五年前20牍,这些简牍为人们了解当时书法的水平和风格留下了第一手资料另如时间更早的河北定县汉简已是相当成熟的隶书体式,亦是研究汉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