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王献之,人称”大令“,幼年随父学书法,尤以行草著名,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以中秋帖列为清内府“三希帖”。

2、是行书,写得很好。

3、可以是可以的但我个人认为你若想楷书行书一起练,不如写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小楷,同时联系二王的行书,我觉得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

4、王献之,公元344年至公元386年,字号子敬,今山东临沂人王献之 王献之是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诗人,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王献之最擅长行书和草书,但其在隶书和楷书的造诣方面也让人钦佩。

5、楷书到唐朝前夕, 已有了较好的基础唐以前的书家对楷书进行了探索创造, 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是唐朝楷书家得以创造提高的前提钟繇二王智永等人对唐朝楷书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三国时的谷朗碑为由隶入楷之先驱, 正楷入碑以此为。

6、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quot钟王quot,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7、第五位,王献之,人称”大令“,幼年随父学书法,尤以行草著名,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楷书以洛神赋十三行为代表,行书以鸭头丸帖最著,草书名作以中秋帖列为清内府“。

8、唐初四大书法名家是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是“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体的继承者,皆擅楷书,书风可谓同中有异各具风采1欧阳询,字信本,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唐朝著名书法。

9、欧阳询公元557641,汉族,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