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书林品藻录
王家葵 著
节选
5 高古
/
高古
就诗歌而言,高古专指气韵之俯视一切,抗怀千载。高古是状其神,而非写其形,然一切艺术毕竟不能脱离其表现形式,故从未有用“高古”一词形容新诗者。以之移评书法,甲金文字庶几近之。清末民国书家多能篆籀,倘不谙熟小学,虽笔挟千钧之力,而乖谬六书,落纸成误,徒增笑柄。吴愙斋以次数人,不特篆书入神,研究古文字亦是成就卓著者,日日摩挲鼎彝龟骨,结字自然合矩度,气韵尤其显高古。
吴大澂(1835-1902)
吴愙斋本是书生,而好言武事。光绪十二年(1886)与依克唐阿勘定中俄边界,订《中俄珲春界约》,立铜柱。镌愙斋手书文字云:“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此其平生最可心之事。廿一年甲午(1894)中日战争,愙斋请缨,督师辽东。牛庄一役,王师败迹。愙斋颇不为清议所容,京下谚云“吴清卿一味吹牛”,遂革职返乡,郁郁而终。三十年后,顾起潜作《吴愙斋先生年谱》,始为辩诬。顾颉刚有评论云:“自甲午一役,谁不以卤莽咎先生者,咎之不已,更诮之曰浮夸。讹言朋兴,前后相继,耳食者遂信为实然。及读此编,乃识先生一生未尝以一己之荣华而忽生民之涂炭,又未尝以外人之逼迫而隳国家之尊严。其谋国之忠,任事之勇,实迥非常人所可及。”顾谱既出,愙斋于泉下可以瞑目矣。
吴大澂 铜柱墨、篆书信札
愙斋好古,尤爱鼎彝。曾得宋微子鼎,铭文“客”字作“愙”,因取为号。曾尽取吴县潘氏、潍县陈氏、福山王氏诸家合己所旧藏鼎彝拓本,考而释之,都为十四卷,仿欧阳公之例,汇为《愙斋集古录》。又潜心许学,所著《说文古籀补》最为近代文字学开山之作。愙斋能作篆隶行体,篆书最具功力,张冷僧推举为近世第一人,谓其无荒伧之习气,有凝重之风韵。有诗赞云:“钟铭猎碣兼斯篆,齐到先生笔下来。莫道将兵多不办,博综篆法亦奇才。”今按愙斋篆书稳健高古,而少韵致,张冷僧第一之誉,马宗霍算子之讥,皆嫌过当。愙斋平昔与人通函,亦作古籀字体,则直率天真,真是世罕匹俦者。
愙斋集古,说文籀补。
腕底风云,鼎彝石鼓。
名镌铜柱,誉毁甲午。
丹心谁识,千秋顾谱。
吴大澂行书题画
吴大澂篆书对联
黄宾虹(1865-1955)
黄宾虹画人、书家、学者身份具足。陈传席评论深契我心:“宾虹之画,法高于意;白石之画,意高于法。”宾虹老人穷竭一生之力探求绘事理法,有论云:“画者以理法为巩固精神之本,以情意为运行精神之用,以气力为通变精神之权。”宾虹常以法眼观世界,世间万物归于一揆,无所谓新鲜与陈旧,故陈谓其画作有理性之冷静,少浪漫之激情,不免千篇一律,乃至麻木不仁。按此颇似禅定境界,外人那得知者。画作虽如此,书法则不然。画家书法推崇墨韵,丰姿卓约,若论法度矩矱,则不免疏失;学者心思缜密,书写顾后瞻前,往往谨严有余而情趣荡然。约言之,学者过于冷静,画家容易冲动,皆局限其书法境界之攀升,《品藻录》在胡适之、齐白石诸条将有所讨论。黄宾虹颇能摆脱宿命,以理法统率书写,所作较浪漫画家多规矩,较刻板学者多生动,和合折中,允为上善。
黄宾虹金文对联
宾虹大篆最生动,识字功夫深,构图心思巧,正介于画家与学者之间,宜其超迈前贤。余樾园云:“常谓近时多喜写金文者,而真能得神理者,舍先生外更无他人。”又云:“不惟并世所无,近数百年亦无有也。”宾虹每将篆法演入画法之中,有论云:“凡画山,山上必有云,欲其流行自在而无滞相也,故吾以钟鼎大篆之法行之。凡画山,山下必有水,欲其波之整而理也,故吾以斯翁小篆之法行之。”宾虹论画云:“金石之家,上窥商周彝器,兼工籀篆,又能博览古今碑帖,得篆隶真行之趣,通书法于画之中,深厚沉郁,神与古会,以拙胜巧,以老取妍,绝非描头画角之徒所能比拟。”此则夫子自道之辞。宾虹行书与大草亦不弱,至于日常信札则往往拘束如村学究,未必佳好。
董巨黄倪会通,周金秦篆参酌。
浑厚芳润华滋,妙笔一扫浮弱。
吞吐墨气云烟,真不老特健药。
黄宾虹 古印题跋、草篆
丁佛言(1878-1931)
丁佛言早年负笈东瀛,卒业东京法政大学。入民国,先后任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长。袁项城窃国,佛言以山东代表预江宁会议,力主反对。黎元洪任总统,委为秘书长。曹锟贿选,令佛言书伪制天坛宪法,佛言坚拒,陷囹圄百余日。自此后则不复闻问政治,潜心著述,鬻书印为活,终贫病以死。其卒在民国庚午岁腊,合公历则1931,今多记为1930,实误。
丁佛言 临秦公簋、书匋文考释
山左文物之邦,金石铭刻至夥。潍县陈簠斋、福山王廉生皆以收藏著称,佛言熏染其间,虽以政法为专门,业余心思尽在鼎彝玺陶之中。尝竭数年之力,著成《说文古籀补补》,补愙斋之未备,纠释文之偏差。此书而外,据王献唐《黄县丁佛言先生遗著目录》,尚有《古玺初释》、《古陶初释》等十数种未刊。
佛言隶字未能脱出清人范围,整肃稳健而已。小真书规模六朝,行草喜用篇章体,皆嫌单薄。篆书最为特出,临甲骨文能得温润含蓄之美,摹金文则秀雅活泼。尤喜拟盂鼎,爱其圆中有方,挺劲绝伦。恒语人曰:“作此需用浓墨硬毫粗纸,方显其雄强本色。”(见马达堂《近代印人传》)以硬毫粗纸作字,笔蓄墨少,纸吸墨多,字体稍大则出锋见渴笔飞白,略显干涩,此正佛言不能超迈吴愙斋、罗雪堂者。嬴秦权量诏版,文字不过数十,佛言集字成联多帧,颇寓巧思。其佳者:“法制相袭为久远;功德毋量如帝天。”“诏称兼并斯为盛;法壹度量乃有功。”佛言于印亦是会家,拓有《松游盦印谱》,所作出入秦汉,间摹浙派诸子,惜未能将胸中篆籀融会腕底,成就不高,故曩作《点将录》收载其弟子戚叔玉,而芟落丁佛言也。
籀续愙斋,字释玺陶。
商甲周金秦篆,浓墨粗纸硬毫。
退耘砚田,尤见节操。
丁佛言临衡方碑
容庚(1894-1983)
高古数人皆古文字研究专家,除此而外,别有契斋商锡永,成就与颂斋容希白相当。《品藻录》不取锡永,除体例局限外,原因有三:二十世纪书手云集,百廿人之选已嫌局促,锡永尊人藻亭公既已入实境一格,则锡永可不必矣;锡永晚年喜作秦隶,多用今楷入篆,变乱六书,颇招时议,说见马达堂《近代印人传》;容商二人皆名登《点将录》,篆刻成就商胜于容,而书法水平则容高于商。
容希白为人坦荡率性,“文化革命”中批判三家村,希白抗言陈词:“什么三家村,文字狱,跟清代一个样。”遂以言获罪,遗书欲效乃师王观堂蹈珠江水以死,经友朋慰劝始罢。后又受命批孔,乃愤然抗斥,作联明志云:“竹密不碍流水过;山高无妨白云飞。”其志节高贞如此。希白虽以《金文编》享誉,而于书画金石皆所精擅,鉴定尤具只眼,所著《丛帖目》、《历代名画著录》、《颂斋书画小记》最堪为收藏之助。其师罗雪堂学问多端,希白能传其大半。
容庚金文对联
希白篆书由母舅邓尔疋发蒙,初学峄山碑,继而得力铜器文字,结字古雅谨严。吴愙斋、黄宾虹、丁松游、容希白四人并以金文见长,若论醇雅冲和,容希白允为第一,非吴黄所能比肩者。弟子马达堂赞其金文“苍蔼蕴藉,如对君子”,最称的论。早年作《雕虫小言》连载《社会日报》,论习篆要诀有云:“古文当以三代彝器款识为宗,石鼓副之。小篆当以秦碑权诏版、新莽量布为宗,李阳冰篆书副之。”又论印人“未有不习篆书,不通说文,徒攻乎石而能以篆刻自矜者也”,此语足为今之习刻者戒。
罗雪王观一脉,容颂商契比肩。
曲高韵远,雅意清妍。
操履忠鲠,何惭古贤。
容庚杂临金文
容庚临兰亭
董作宾(1895-1963)
甲骨发现,福山王廉生居首功;影印出版,丹徒刘铁云最先;系统研究虽滥觞瑞安孙仲容,集大成者则推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鼎堂郭沫若、彦堂董作宾。唐立庵云:“卜辞研究,雪堂导乎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甲骨文字之重建天日,不特震惊学术界,亦为书法创作拓开新领域。郭鼎堂尝云:“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早期以甲文书法著称者,除前述之罗雪堂、丁佛言外,叶葓渔、丁辅之、简琴斋、董彦堂等皆有创作。后四人所摹龟卜文字各具姿彩。叶挺拔明快,最得刀笔之妙;丁清新俊朗,颇有图案装饰效果;简疏宕清灵,篇章安排错落有致;董古趣盎然,有纵横排奡之势。四人中彦堂书法并非特绝,《品藻录》为设专条,旨在表彰其学术贡献,而非区区书法所局限者。
董作宾 临甲骨文、集甲骨文诗
1920年代中研院史语所成立,安阳小屯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彦堂董理其事,所撰《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殷历谱》最称殷墟研究扛鼎之作。董彦堂贡献甲文书法者有二:分盘庚至帝辛为五期,书风分别冠以雄伟、谨饬、颓靡、劲峭、严整。年代分期不仅为甲骨学研究之创获,亦令摹习者有章可循。甲骨字可识者不足二千,临摹较易,集字成文则难。彦堂作《甲骨文与中国文字》,主张“书法只是美术品之一,不能用学术立场加以限制”,强调“以古文字,作新篇章”。凡初文、假借,乃至释读者一家之言,皆可从权使用。此论诚有利于甲文书法之推广。
并驾罗王郭董,发掘首功彦堂。
断代甲骨,谱叙殷汤。
以古文字,作新篇章。
董作宾 篆额劳榦书李庄碑、集甲骨文江南春
作者简介
王家葵 1966年8月生。字曼石,斋号玉吅,医学博士,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担任中国药学会药学史本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
潜习书法篆刻多年,尤擅章草。近年在中国艺术史领域亦发表多部著作。《近代书林品藻录》(山东画报,2009) 《近代印坛点将录》( 山东画报,2008)《玉雪双清》(重庆出版社,2011)《石头的心事》(新星,2011)《唐趙模集王羲之千字文考鉴》(中华书局,2016)《玉吅读碑》(四川文艺,2016)。
主要学术著作:《陶弘景丛考》(齐鲁书社,2003)、《神农本草经研究》(北京科技,2001)、《真灵位业图校理》(中华书局,2013)《登真隐决辑校》(中华书局,2011)《救荒本草校释与研究》(中医古籍,2006)《中华医学文物图集》(四川人民,2001)《养性延命录校注》(中华书局,2014)等著作,论文若干。国家重点项目《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医学篇作者(科学出版社,2011)
近代书林品藻录(二十四品)
05.高古 06.典雅 07.洗炼 08.劲健
09.绮丽 10.自然 11.含蓄 12.豪放
13.精神 14.缜密 15.疏野 16.清奇
17.委曲 18.实境 19.悲慨 20.形容
21.超诣 22.飘逸 23.旷达 24.流动
…
©图文来自《近代书林品藻录》,王家葵先生供稿。转载自桑莲居艺术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