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字体,到了东晋王羲之发展成熟,达到顶峰,两千年无出左右唐代理论家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刘德升小改楷书创造了行书,被称为“行书之主”行书相对楷书而言,比在楷书之后行书的书写发展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
草书过于简化,结体变得简单和符号化了,加上草写不易被人们认识,故不大适宜实用,更不便为大多数人认识,且难度很大,也不容易普及不过,从书法艺术角度说,草书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创作个性和思想情绪,在书法艺术创作中是最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感的一种书体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书楷书在。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历代书家都推。
孙过庭书谱云“趋变适时,行书为要”前贤所论言简意赅,行书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双重品格,是使用率最高的书体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应该具备自如地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书的能力具体来,行书的结构特点如下大小相兼 具体是指每个字在书写过程中应呈现出大小不同的特点。
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2代表作介绍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
研山铭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5祭黄几道文祭黄几道文是北宋书法家苏轼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祭黄几道文是苏轼与其弟苏辙联名吊祭姻戚黄好谦字几道的祭文,由苏轼手书此卷书法精整,出入晋唐,笔力雄健,结体谨严,墨气凝聚。
2 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
第一行书是王羲之,兰亭集序 东晋 “天下第二行书”公认为唐朝的颜真卿所写的祭侄季明文稿,祭侄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书于唐乾元元年公元七百五十八年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北宋。
1兰亭序兰亭序是中国晋代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禊帖临河序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2伯远帖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伯远帖是作者给亲友伯远书写的一通信札,其行笔自然流畅,俊丽秀雅,为行书。
并没有行书四大家之说,行书的代表人物有1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2颜真卿唐代的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所书祭侄稿,写得劲挺奔放,古人评之为“天下第二行书”3米芾北宋的米芾。
蜀素帖被称为天下第八行书蜀素帖是北宋书法家米芾于元祐三年1088年创作的行书绢本墨迹作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蜀素帖是米芾三十八岁时创作的书作,是米芾行书代表作品之一米芾的行书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用笔上的大胆创新与运用米芾在用笔时大胆地运用刷和摆的笔法。
行书除了要求点画有质感,坚韧遒劲之外,更要求点画之间相互呼应,精神贯注在欣赏行书的时候,如果我们的眼光顺着一个宇的起始笔画依次运动,就会感受到贯穿于行书点画之间的那种强烈的流动感这种流动感在书写过程中加以运用,是我们理解行书点画,并在临写和创造过程中赋予行书以生气的前提条件之一2。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2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
行书的多字写法如下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quot行quot是quot行走quot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多 duō 基本解释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 人多2 数目在二以上 多年生草3 有余。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3 古诗词行书书法作品图片4 行书的五大流派 1二王行书的概念书法史上的二王,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羲之307365和王献之344386父子二人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是晋代最杰出的代表尤其是他们开创的行书流派,是中国历朝历代的行书源头王羲之。
赵孟頫行书代表作是洛神赋洛神赋为赵氏行书代表作,行中兼楷的结体点画,深得二王遗意洛神赋是宋末元初书法家赵孟頫创作的行书书法作品赵孟頫曾多次书洛神赋,传世版本也较多,但其中保存完整的精品共两幅,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天津博物馆赵孟頫的书法作品有洛神。
2第二名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祭侄文稿23行,234字,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磺,纵笔豪放,一气呵成与东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