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享寿最高的皇帝,仅凭此点,便可以使他有资本在中国帝王神坛之上睥睨一切。更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是,在其统治期间,他承先祖余绪,仗全盛国力,天作人和,将一次次的人生转折化作了一次次的辉煌,使得他能够在将近九十年的人生岁月中不断创造着中帝王历史上的神话。现在看来,他的这些人生的重大转折在那个时代的各类宫廷遗物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同样,在他的御用宝玺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几年前,笔者曾出版过专门研究帝后宝玺的《明清帝后宝玺》一书。书中所总结的乾隆宝玺的特点之一就是「记事记盛功能明显」。其中写道:「乾隆时期每遇重要的国事家事,都要刻制卖玺以为纪念……这些卖玺在他去世之前不断地初复制,数量很多。如果把它们按年代先后排列起来,乾隆一朝重大的国事家事便可一目了然。」因此,干隆一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成为构成宝玺背后文化意义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我们把握和认识乾隆卖玺的一把钥匙。而此次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征集到的乾隆皇帝著名的「太上皇帝之宝」玺可以说就是这样一方颇具代表的作品。

  此宝青玉质,交龙钮,朱篆书「太上皇帝之宝」六字。原贮于紫檀木匣内,现匣盖已失,仅存匣座。

  要准确地理解乾隆皇帝的此方卖玺,首先要明了「太上皇」的历史。所请「太上」者,无上也,为极尊之称:「皇」者,德大于帝也。也就是说「太上皇」是德高于皇帝的至高无上的人。「太上皇」之称为出现甚早,据司马迁《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称始皇帝后,追封他的父亲秦庄襄王为太上皇,这也是唯一的死后被追尊为太上皇的例子。《史记》还记载,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对自己的父亲刘太公尊崇备至,五天一朝,行家人父子之礼。有一天,管家对刘太公说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现在的皇帝虽然是您的儿子,但更是一国之主,而您虽然是皇帝的父亲,但毕竟是皇帝的臣民,哪有君王朝拜臣民的道理呢?长此下去,则威重不行。」后来,刘邦再来朝见,刘太公就手拿扫帚迎出门外,再倒退着将刘邦迎入屋内。刘邦看后大惊,忙问缘由。刘太公说:「你为人主,我是臣民,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法度呢丨」于是,刘邦下诏尊其父为「太上皇」,以示崇敬。这个刘太公,就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称帝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以上这两个太上皇,和后来的由皇帝襌位而成为太上皇的情况有本质的区别。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为太上皇。事实上,太上皇并不是中国传统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它的出现通常伴随着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上为太上皇者因授受之际的情况不同而境遇各异,但多数是受形势所迫勉强认位。通观中国历史,名副其实既有尊位又有权势的太上皇,恐怕非清代乾隆帝莫属。对于乾隆帝而言,传位于嘉庆说自己成为「太上皇帝」,是他自己主动完成的行为,同样是他人生中的重要转折。

  古董鉴定评估,艺术百科制作,新闻宣传,苏富比/佳士得拍卖推荐,微信18058417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