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农漆书盛仲交事迹页展现的是一幅绢本作品,尺寸为纵432厘米,横325厘米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幅作品通过金农的独到笔触,刻画了盛仲交这位南京人士的事迹金农以隶书闻名,自创“漆书”,其用笔扁方,横粗竖细,带有古拙趣味作品书写于有乌丝栏的绢上,以浓墨笔触完成,是金农“漆书。
金农隶书墨迹写金农隶书论文,需要对这方面有了解,可以查看金农隶书墨迹,是金农壮年所作金农字寿门,号冬心,又司农等,隶以朴厚见长,楷含隶意,自成一格,号称“漆书”隶书。
金农的隶书早期遵循汉人书法传统,笔划规整,朴实内敛,但至五十岁后,他大胆创新,创立了融合汉隶和魏楷的“漆书”书体这种书体笔划方正,墨色乌黑,犹如漆成,体现了他“骇俗”的艺术追求漆书的特色在于头粗尾细,笔画粗重与纤细并存,墨色浓厚,书写出的字凸于纸面,颇具磅礴气韵在行草书上,金农。
金农生性洒脱,不重功名,但在那个年代,光宗耀祖的思想还是难以摆脱50 岁时,朋友推举他参加应试,这本是个好机会,却因雍正驾崩而终止在新皇帝乾隆眼中,科举出身的科班文人才是正统,举荐难以入世,最终,金农只落得一场空欢喜仕途虽然失意,另两扇门却为金农打开了金农早年的隶书风格规整。
隶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金农华山碑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韩择木祭西岳神告文碑史惟则大智禅师碑蔡邕熹平石经徐诰嵩阳观记,唐玄宗石台孝经等等。
漆书,作为一种独特的书法风格,源自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金农善用软笔,在纸上破圆为方,将天发神谶碑中的方头笔形融入楷书之中,创造出如漆刷刷出的独特字迹,别具一格这种独特的书写方式,使得文字的点画呈现出横粗直细的特点,犹如用漆帚刷成,充满了古朴而典雅的韵味漆书不仅体现。
金农的收入也颇可观了,结果老来却弄得四壁皆空,无钱入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郑燮等人卓然树起叛逆的大旗,成为清代书道中兴的领 *** 者金农的书法艺术和他的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有“求拙为妍”的艺术特点从传世书迹来看,其隶书苍古奇逸。
清·江提评价金农书风淳古方整,从汉分隶得来,滋而为行草,如老树著花,姿媚横出金农的行草并非纯粹的隶书与楷书快写,而是在两种书体间融合,展现出独特风格其行草多不连属,字字独立,结字参差错落,井然有序,呈现从左上方向右下角的倾斜之势金农追求拙而不巧,丑而不媚,以拙为妍。
其隶书早年从夏承碑入手,后得见西岳华山庙碑,于此碑反复临习,用功颇深,遂初成自家面貌其40岁前后的隶书,全从汉碑中来,笔画依据汉隶而呈平直势态,笔力也甚为雄厚此后,他又师法天发神谶碑国山碑,取其点画方严字法古奇的特征50岁以后,金农进一步强化个人特点,截。
少时便矢志研习隶书,初学明末书法家宋比玉,遍习汉碑,直至晚年晚年形成了奔逸超纵,神采奕扬的隶书艺术风貌金农,字寿门,浙江杭州人博学多才工诗词,精鉴古,富收藏,好游历,著述丰金农隶书风格,沉稳果敢,奇崛憨直师宜官,东汉书法家,南阳人灵帝好书,徵天下工书者於鸿都门,至数。
金农诸体兼善,而隶书是贯穿其书法创作的主线其成名作“漆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漆书形成之前还经历了魏体隶书前漆书等阶段这些隶书都给我们留下美的享受笔者从其各种书体形成的原因特点来谈谈金农隶书的多样性书风一郑簠时风隶书 早年的金农,初到扬州受时风的影响,原本“不善”书写。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扇面梅花见图1画一老梅,花头任意圈点,却意趣天成,是金农画墨梅的典型风貌该画为纸本水墨,作于金农76岁之时,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恰逢乾隆第三次南巡过扬州,金农作隶书画佛题记隶书七言书感应篇等,此举甚是出人意料后人多有议论,或云。
金农以齐头笔侧锋写隶书,号漆书一漆书介绍 一种书体名有两种意思其一指用漆书写的文字传说孔子“漆书壁经”,即在其住宅的壁上用漆写经,故名其二是指清代书家金农把点画破圆为方,像用漆帚写出,号称“漆书”二金农介绍 金农,清代书画家,仁和今浙江杭州人,久居扬州。
乾隆嘉庆时期,学者研究金石之风兴起,阮元撰写北碑南帖论南北书派论,大力推举碑学,影响深远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也大力讨论碑学,将邓石如视为学碑典范邓石如擅长四体书和篆刻,开创篆书新风格,隶书学汉碑,行草书由碑中衍变,篆刻上的造诣使其书法富有金石气伊秉绶则擅长隶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