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篆刻家,书法家师事丁敬,与之合称“丁黄派”西泠八家之一,人们一般习惯把丁敬蒋仁黄易奚冈四个人称为前四家篆刻较丁敬又有创新,有“蒋仁尚拙,黄易尚巧”之说他的“小心落墨大胆奏刀”,深得个中三昧著有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秋影庵主印谱书法最精隶书,结体参钟鼎法,颇古雅孔继。
与时间稍早的王时敏相比,郑簠的隶书稍接近汉人和富有古意这些都为隶书开创了新的出路,成为乾嘉以后碑派书法追求的境界,影响甚大后人把他与写“六分半书”的郑板桥合称“二郑”包世臣国朝书品将其与金农的隶书同列为“逸品上”,后人称之为清代隶书第一人郑簠以行草书笔意,写曹全碑。
#160 #160 #160 #160 杨岘18191896,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清朝书法家金石学家诗人其书法属北碑派,为晚清书坛卓然有成的隶书大家#160 #160 #160 #160 杨岘是晚清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大家他为咸丰五年。
3 伊秉绶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喜爱绘画,精通四种书体他的行楷颇具颜真卿风韵,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在隶书方面,他达到了高峰,成为清代隶书中兴的杰出代表4 伊秉绶的隶书吸收了汉碑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笔法劲健而沉着,结构充实宽博,气势恢宏,格调高雅他自评其书为“方正。
到了清代,篆书大家辈出桂馥吴大澄邓石如钱坫等人的作品备受推崇这些篆书大家的创作,不仅丰富了篆书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隶书与篆书在书法史上各有特色隶书起源于秦朝,其结构更为方正,笔画较为平直,给人以庄重之感而篆书则以古朴典雅著称,其笔画圆润流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