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创新发展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交流临近空间飞行器应用技术,探讨我国临近空间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加速研究发展新一代临近空间装备,以适应装备建设和国家安全防务需求,推动我国临近空间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一司的指导下,由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无人机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临近空间创新发展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拟于2017年7月上旬在北京召开。论坛具体召开时间、地点及其它相关事宜另行通知,会议拟参会单位见附件1。

  现诚邀临近空间飞行器研究领域科技工作者撰写论文参会,征文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征文范围重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

  (一)临近空间的合理有效开发与利用。

  1.临近空间开发现状和应用前景。

  2.临近空间装备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技术。

  1.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2.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控制技术。

  3.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结构与材料技术。

  4.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高效能源技术。

  5.临近空间低动态飞行器动力技术。

  (三)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技术。

  1.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

  2.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控制技术。

  3.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结构材料与热防护技术。

  4.临近空间高动态飞行器动力技术。

  (四)临近空间载荷及应用技术。

  1.临近空间侦察与监视载荷。

  2.临近空间通信中继及宽带接入载荷。

  3.临近空间对空预警探测载荷。

  4.临近空间载荷与飞行器一体化设计技术。

  (五)临近空间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及保障措施。

  1.临近空间飞行器军民融合应用分析。

  2.临近空间环境及试验技术。

  3.临近空间飞行器及载荷技术标准与规范。

  4.临近空间飞行器空域申请机制。

  5.临近空间飞行器安全监管机制。

  二、征文截止日期

  2017年6月20日

  三、征文要求

  (一)未在其它学术会议及公开刊物上发表过,5000~8000字为宜,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简练、引证准确、文字精练、数据图表清晰。

  (二)征文应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和科学性,视点高、有新意、信息量大,资料翔实有出处,所用网上信息必须经过查证。

(三)所提交论文不得涉及国家秘密。投稿的同时,务必将保密审查表(加盖单位保密委员会公章)扫描件上传到采编系统上,并将保密审查表原件邮寄到:北京7254信箱4分箱,收件人:《战术导弹技术》编辑部,邮编:100074。(请在信封表面标明“会议投稿”)。

(四)请作者自留论文底稿,审稿专家及编辑有权对论文进行编辑,论文入选与否,均不退还来稿,征文文稿格式见附件2。

  四、投稿方式

登陆www.haiying.org.cn网站,点击《战术导弹技术》,进入《战术导弹技术》期刊采编系统,进行注册登陆即可投稿,拟投栏目处请标明“会议投稿”。

  五、联系我们

  (一)会议投稿。

  联系人:张翼麟(18610317126) 方圆(18501383486)

  电话:010-68190652

  邮箱:hiwing_news@163.com

  (二)会议咨询。

  联系人:王颢然

  电话:010-88536065,18610582758

  附件:1.临近空间创新发展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拟参会单位

  2.论文撰写要求

中国航天科工飞航技术研究院

2017年5月11日

附件1

临近空间创新发展与开发应用高峰论坛拟邀请参会单位

  政府部门:

  国家有关部委、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等

  军方:

  空军、海军、天军、网军、国防科技大学等

  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等

  高校: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

附件2

论文撰写要求

  论文请保存为doc格式。字数在5000~8000字为宜,摘要约200字左右。具体版面格式要求如下:

  一、页面大小为A4,不分栏;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字符间距设为标准;页边距为上、下2.54厘米,左、右2.54厘米,页眉1.5厘米,页脚1.75厘米。

  二、论文标题(黑体二号,加粗居中;副标题前加破折号)

  三、作者姓名(楷体_GB2312,小四号,居中,1.25倍行距)

  四、作者单位、地区和邮政编码(宋体,小五号,居中)

  五、中文摘要(“摘要”二字为宋体五号,加粗;摘要内容为宋体五号)

  六、中文关键词(“关键词”三字为仿宋_GB2312五号,加粗;内容为仿宋_GB2312五号;关键词一般3~5个,用分号隔开)

  七、正文(宋体五号。其中标题不超过3个层次,各级标题一律顶格并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用黑体四号,序号为1,2……二级标题用黑体小四号,段前6磅,段后6磅,序号为1.1,1.2……三级标题用黑体五号,序号为1.1.1,1.1.2……文中公式和方程式等均应顺序编排序号。计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应使用国家标准和国际通用符号。文中凡表示确切数字和年月日的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注意区分大小写。)

  八、图注(宋体,小五号,居中,1.5倍行距)

  九、表头(宋体,小五号,居中,1.5倍行距)

  十、参考文献(引用文献应在文章中的引用处右上角加注序号。参考文献四个字用黑体四号,注释顺序依次为:序号、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用宋体小五号)

  十一、作者简介(论文后需附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四个字用宋体五号加粗,简介内容用楷体_GB2312六号,不超过150字。顺序依次为: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专业方向、职务职称、通讯地址、邮编、电话、Email等信息。)

  关注本公众号有以下三种方式: